13761095878
公司:上海中西物資調劑商行
聯系:王先生
手機:13761095878
郵箱:1321006221@qq.com
網站:http://www.qhdjtgl.net
地址:上海市建國東路91號(免費上門看貨估價)
上海小人書回收公司長期高價提供各類小人書回收服務,小人書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在宋朝印刷術普及后最終成型。以連續的圖畫敘述故事、刻畫人物,這一形式題材廣泛,內容多樣,是老少皆宜的一種通俗讀物。隨著時代的變遷連環畫進入生活的各個領域,廣義的連環畫可以拓展到文人畫的卷軸、廟堂的壁畫、民間的花紙年畫、建筑中木雕和磚刻。
在連環畫繁榮的歷史時期,人們的娛樂生活相對簡單,連環畫寓教于樂的方式成為許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重要的讀物。由于連環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多樣,題材具有中國漢族傳統文化和一定的歷史時期特色,使其與其他國家的漫畫作品有著很大的區別,具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力。
一、上海小人書回收藏品的發展歷程: 萌芽時期 中國的連環畫可以追溯到漢朝的畫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畫等,由連續的畫幅來描繪故事或人物傳記。在馬王堆漢墓的漆棺上就有用多幅圖連續描繪的“土伯吃蛇”、“羊騎飛鶴”等故事。莫高窟的敦煌壁畫中的北魏壁畫有《九色鹿本生》、《閣肉貿鴿圖》等佛本生故事。 魏晉時期的卷軸畫已經具備了連環畫的特點,如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卷》、《女史箴圖卷》,都是人物形象在卷軸畫上連續出現,構成故事情節,圖旁還配有簡單的文字說明,與后來的連環畫形式上十分相近。 隋唐時期,隨著佛教的興盛,出現了用絹幡等形式來傳播佛教。絹幡是條狀的細絹,上面繪有圖畫和文字說明,常掛在道場或經臺兩邊。這時在漢族民間還有一種通俗的講唱形式叫做“變文”,每段文字配一幅圖,圖的內容有佛經故事、民間傳說等。這一問題后來影響到了“諸宮調”等漢族民間文學。 宋到明清時期 到了宋代,隨著印刷術的廣泛使用,連環畫的形式由畫像石、壁畫向寫本、圖書轉移。有插圖的書本大量出現,插圖的內容生動的表現了書本的精彩內容,受到讀者的歡迎。宋嘉祐八年刊刻的《列女傳》是最早的多幅故事插圖,連環畫的形式已大致成型。至今為止,中國國家圖書館保存的明代萬歷二十年的《孔子圣跡圖》刻本,就是全本大副白描的圖畫,詳細描繪了孔子的一生。 明清時代,線描的插圖大量涌現,章回小說中卷頭只畫書中人物的,稱為“繡像”,畫每一回故事的稱為“全圖”。每回前面附多幅有故事情節插圖的被叫做“回回圖”。 清末至1949年前 清末,石印技術的發展讓圖畫的印刷更為方便,連環畫這一形勢也受到了更大的推廣。光緒十年(1884年),《申報》館為增加新聞的可讀性,出版了新聞連環畫《點石齋畫報》,內容涉及當時的時政新聞,隨報贈送。因為那個時期攝影作品很少,這些新聞圖畫側重紀實,有許多內容反映了機械文明的新事物和當時的風俗街景。這些內容已經成為反映那個時代的最直接的史料。后來隨著攝影事業的發達,這種形式的時效性已經無法能及,也就逐漸消亡了。1899年,上海文藝書局出版了石印的《〈三國志演義〉全圖》,這是第一部用連環畫的形式來表現文學原著內容的作品。 民國時期,連環畫開始迅速的發展,此前連環畫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和影響,但稱呼上不統一,南方稱為公仔書、菩薩書、伢伢書,北方多稱為小人書。1925年-1929年,上海世界書局先后出版了《西游記》、《水滸》、《三國演義》、《封神榜》、《岳傳》的連環畫書,題名上有“連環圖畫”,這是第一次是用連環圖畫作為正式名稱,這一叫法一直使用到1950年代,后改為“連環畫”。從1920年代開始,連環畫多出版成64開本,這種形式成為此后連環畫的主要版式。 這一階段的連環畫題材除了傳統的古典文學和神話傳說之外,由于舞臺戲劇越來越受到民眾的喜愛,連環畫開始描摹舞臺場面和故事。受到有聲電影的影響,人口冒氣添加人物對白的“口白”開始出現,打破了傳統的上文下圖的腳本構圖形式。 這一時期最著名的作品有葉淺予的《王先生》和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锻跸壬芬砸粋€平凡小人做主角,用漫畫的形式描繪了在當時的背景下一個小人物的生活點滴。從1929年開始,《王先生》先后在《上海漫畫》、《上海畫報》、《時代漫畫》連載,前后共連載了十年,是迄今為止連載時間最長的連環畫。1947年張樂平的漫畫《三毛流浪記》在《大公報》發表,一個大腦袋、三根頭發、蒜頭鼻的男孩子很快就成為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形象。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是個貧窮、正直的孩子,他倔強的性格深入人心,在普通民眾中引起了很大的共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張樂平還以三毛在新社會生活為題材,創作了新作品。 1930年代和1940年代,在共產黨實際控制的地區,連環畫也成為一種民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出現了許多有關共產黨土地政策、抗日政策、宣傳新婚姻法等內容的連環畫作品,如呂蒙、亞君、莫樸創作的24開木刻連環畫《鐵佛寺》。這一時期的連環畫作品印刷受到當時條件的局限,流傳下來的比較少,在1990年代后的收藏市場上十分搶手。 1949年后發展 繁榮時期 1949年后到1966年,連環畫藝術有了很大的發展。由于圖畫的通俗性,中國政府把連環畫作為教育民眾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這一時期,連環畫作品充實著人民的文化生活,連環畫不僅是青少年的重要課外讀物,也是許多成年人文化娛樂的重要內容。五十年代,由于毛澤東提倡藝術要為廣大工農兵服務,因而,政府對連環畫的出版單位進行了重組,此后的出版工作主要由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進行。1951年底,一個以連環畫為內容的期刊《連環畫報》創刊。這期間的連環畫作品呈現出有計劃和有規模地進行選題、編繪和出版。這一時期政治上主張繪畫從業者創作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另一方面由于連環畫的發行量比較大,繪圖者的報酬與其它以繪畫為生的行業相比更為豐厚。這兩種因素使許多人投入到連環畫的創作中,少數民族語言和外語的連環畫作品也有出現。由丁斌曾、韓和平繪畫的10冊套《鐵道游擊隊》(劉知俠原著,董子畏改編)從1955年到1962年出版完畢,此后這套書共再版20次,印數達到3652萬冊,在那個時代有很大的影響,也是迄今為止印量最大的作品。1957年,連環畫《三國演義》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全套共60冊,7000多幅畫圖,這是迄今為止篇幅最多的一套連環畫作品。不計其數的畫家們暫時擱置了個人藝術創作,投入連環畫的創作當中,其中不乏像王叔暉、劉繼卣這樣的國畫大師。另外由于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當時所處的國際形勢下,如朱宣咸所畫的《偉大的友誼》這類反映中蘇友誼及蘇聯專家到中國來援助建設新中國題材的連環畫,也流傳甚廣。連環畫的創作者們不僅將各種古典小說、歷史、傳說故事等傳統文化介紹給廣大人民群眾;更由于當時從事這項工作的幾乎都是頂尖的一流畫家,所以創造了中國連環畫史上無以倫比的藝術高峰;除了已謝世的一些畫家,凡壽致八九十年代的幾乎都成為了中國畫壇上的領軍人物,足見從事這項工作的畫家的實力非比一般。名家的作品一方面提高了連環畫的藝術水準,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后來的收藏品市場。 八九十年代后,人們屢屢提及要重創連環畫的輝煌,但是時過境遷,現代從事連環畫的畫家實力已經今非昔比,要想恢復昔日輝煌已不可能,所以那一時期的連環畫已成絕響,乃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朵奇葩。 從影響上來說,這一時期的連環畫確實起到了普及歷史文化知識的作 連環畫--海獅池畔用,對提升當時人民的文化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這一時期的連環畫題材多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的民眾生活和建設熱情,傳統名著和神話題材也有表現,但要求符合新社會的價值觀。由于,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國際社會交流很少,外國題材的內容多是引進蘇聯的作品,宣傳革命和社會主義。這期間還有一些介紹連環畫史的專著誕生,使連環畫的創作理論更為豐富。 停滯階段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中國的連環畫創作基本處于停滯狀態。1971年,周恩來“為解決下一代的精神食糧問題”批示恢復連環畫出版,這個時期的作品都以宣傳為主,八個樣板戲《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海港》、《沙家浜》、《紅燈記》、《奇襲白虎團》、《智取威虎山》、《龍江頌》的內容成為題材,文革時期還出現了眾多的改編題材的文革連環畫,如《林海雪原》《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等。文革時期出現的連環畫并帶有文革鮮明特征(如扉頁印有毛主席語錄或馬恩列斯語錄),遵循“三突出,紅光亮”的原則,這一時期的作品稱為“文革連環畫”,其中八大樣板戲稱“文革樣板戲連環畫”。 繁榮頂峰 1978年后,中國的建設開始全面恢復,連環畫也迎來了第二個繁榮期。以1982年為例,全年共出版連環畫作品2100余種,單本印量10萬冊,相當于1960年代印量的20倍。這期間連環畫題材更為廣泛,各國文學改編的連環畫層出不窮。在形式上除了小人書經久不衰,許多16開的連環畫書籍也大量出現,彩色畫幅的作品有些也十分精美,收入對于創作人才的培養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1980年,中央美術學院開設了連環畫專業,連續招生10年,于1990年撤銷。1985年,中國連環畫出版社成立,這是以畫種分工成立的國營專業出版社。 1985年后,影視媒體的飛速發展豐富了民眾的娛樂生活,外國漫畫、動畫更容易受到青少年的歡迎,小人書已經不是不可缺少的娛樂方式,連環畫市場不斷被影視媒體所搶占,鼎盛時期結束,小開本的連環畫異不再出版,僅有一些著名版本的作品重新出版,滿足人們收藏的需要。多數連環畫名家回歸本行,年輕的美術人才不再看重這種藝術形式,連環畫的創作和銷售市場出現難以回升的低谷。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行,連環畫也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1987年,連環畫家賀友直受法中友協的邀請在法國昂古萊姆舉辦了個人作品展。
二、上海小人書回收藏品的現狀: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連環畫風光不再,青黃不接,越來越走向“文物”。據了解,如今還在連環畫領域堅持的藝術家與三四十年前連環畫鼎盛時期相比,比例為1:100。在賀友直曾工作過的連環畫重鎮——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已經沒有一位專職的連環畫師。 上世紀90年代起,連環畫突然以收藏品的身份重回人們的視野,成為繼字畫、瓷器、郵票、古玩之后的第五類熱門收藏品。1999年武漢舉辦的一次拍賣會上,一套上世紀60年代出版的四冊裝連環畫《山鄉巨變》就從當初定價的0.94元飆升至4900元成交,40年升值5000余倍;2008年舉辦的連環畫精品收藏拍賣會上,以民族故事為題材的連環畫《布克奇傳》以9680元成交;前不久剛剛舉辦的上海國拍第四屆連環畫拍賣會上,登場的560種近千冊連環畫拍品成交率高達97%,其中上海世界書局1927年6月初版全套24冊(連函套)《三國志》以2.3萬元成交,一套程十發《歡迎毛主席》12開精裝本以1.2萬元成交。 與有著成千上萬印數的連環畫出版物相比,作為畫家創作原始記錄的連環畫原稿,有著獨一無二的收藏屬性,更是物以稀為貴。2004年北京榮寶第47期藝術精品拍賣會上,戴敦邦16幅彩繪《逼上梁山》連環畫原稿以22萬元成交;2005年中國嘉德四季第三期拍賣會上,程十發創作于1957年的彩墨中國畫40開冊頁《召樹屯和喃諾娜》連環畫原稿以1100萬元成交;2006年北京華辰秋季拍賣會上,沈堯伊創作于1989年的5集926幅長征史詩連環畫原稿《地球的紅飄帶》以1540萬元成交,創下國內連環畫原稿拍賣紀錄。 可惜,連環畫閱讀市場卻連年萎縮。據了解,現代連環畫在選題和繪畫手法上落入窠臼,選題依然沿襲數十年前,多為古今中外名著和革命傳統故事,卻少了對當下的關注,缺乏原創性。如今,連環畫新品屈指可數,能被讀者認可的更是寥寥無幾,由此導致連環畫印數急劇下降。像至今僅存的連環畫畫刊《連環畫報》,銷量從二十世紀80年代的128萬份降到2000年以來的1萬份。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總編輯李新告訴記者,2000年后,該社出版的連環畫印數多在3000冊至5000冊之間,而在連環畫鼎盛時期,這個數字是數萬乃至近百萬。他感嘆:“連環畫不能有藏家沒讀者,拍場上價格再高也只代表曾經的輝煌,我更希望連環畫是深受大眾喜愛的讀物?!彼J為連環畫脫離讀者進入收藏領域,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對于連環畫的未來,李新倒是持樂觀態度,“我到好多幼兒園做過實驗,現在的孩子不知道連環畫為何物,但是當我告訴他們,拿連環畫給他們看,發現沒有人不喜歡這種讀圖形式的?!彼麄兺ㄟ^農家書屋使得2006年出版社的連環畫銷售額大幅增加,達到600萬元?!拔矣X得連環畫還是有生命力的,像民工書屋、社區書屋和中小學校圖書館,都是未來連環畫的潛在市場?!?br /> 不過,在美術評論家謝春彥看來,或許人們應該正視連環畫的式微?!耙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藝術樣式,作為用多幅畫面連續敘述一個故事的繪畫形式,連環畫發展的黃金期是與特定時代聯系在一起的;如今社會改變了,傳播故事的方式也改變了,我們不能指望現在的連環畫還和從前一樣?!彼M⒅孛袼滋厣幕倪B環畫能夠為今天的藝術家保存、傳承下去?!拔覀兊某鞘?,我們的市民階層需要代言人,當然,不一定非得以連環畫的形式?!?br /> 1990年代中后期,連環畫以收藏品的身份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由于最初連環畫售價十分低廉,而1990年后的收藏使其價位迅速抬升,尤其是一些名家作品和特殊歷史時期作品,更是價格不菲。2005年春季,程十發的一部連環畫原稿拍賣成交價是1100萬元。
三、上海小人書回收藏品的藝術形式: 連環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集繪畫、文學、裝幀于一體,具有其特殊的藝術性。由于這種體裁的作品直接面對普通大眾,對讀者的文化層次要求低,影響面廣泛,因此所以創作上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對于研究者而言也具有相應的史料價值。 連環畫的藝術表現形式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線描連環畫:線描作品傳承自中國古代的繡像,用清晰的線條勾畫出人、事、景、物。 素描連環畫:用素描的手法,不用線條,采用明暗對比、透視等方式進行描繪。 水彩連環畫:傳自歐洲的水彩畫,畫筆水分的多少、濃淡產生明暗、潤濕和融合的效果 木刻連環畫:最早用刀刻木板后再拓印,由于木板在拓印后一定數量的紙張后就不能使用,所以早期木板作品成本較高,且印數較少,2000年后的收藏價值也被炒作得很高。后期的木刻連環畫,多采用木刻的形式來表現內容,而不再真正以木刻的方式制版印刷。 漫畫連環畫:漫畫的形式在西方國家十分流行,1930年代傳入中國,對人物形象表現夸張,比較著名的作品有《王先生》和《三毛流浪記》。 工筆、寫意、水粉、油畫等形式在用與連環畫的繪制之中,隨著彩色印刷技術的發展,彩色的連環畫作品借助這些標寫手法更顯出了連環畫作品的藝術美感。此外,剪紙、布貼等也被用與連環畫的創作。攝影和電影技術從一開始,就進入了連環畫創作的領域,成為重要的創作方式。 除了圖象之外,連環畫的文學腳本有決定主題,補充畫面,增強藝術感染力的關鍵作用。好的腳本,是對原故事進行較好的改編,文字簡略但能表達重點。故腳本好壞也是決定連環畫作品能否深入人心的重要因素。
四、上海小人書回收藏品的收藏價值:
收藏價值鑒別 連環畫收藏集文化知識、藝術欣賞、休閑娛樂于一身,且投資小,增值快,日益受到藏家青睞?,F全國各地的收藏、研究、聯誼、拍賣活動十分活躍,連藏隊伍不斷擴展,為使新連友能有的放矢地選擇藏品,筆者根據多年的收藏經歷,對鑒定連環畫價值的一些經驗、方法,總結整理出10個方面的內容,簡介如下: 一、看出版年代。一九二五年,上海的世界書局首推《三國志》、《封神榜》等系列連環畫,將先前小說中的回回圖更系統地連貫起來,形成完整的故事,連環畫由此產生,一炮打響,火爆全國。以后,隨著政治形勢的發展,幾度興衰沉浮,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許多優秀傳統連環畫被做為“四舊”封殺焚毀,使這一文化資源受到很大損失??梢?,愈早期的作品,存世的機會愈少,也就愈顯珍貴。 二、看繪畫技巧。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有其自身的規律和語言,連環畫也是一樣,它是一種面向大眾的通俗、普及性讀物,這就決定了它要適應絕大多數讀者的欣賞習慣和審美要求。一部佳作,應該是繪畫精細,手法嫻熟,圖中人物、情景、道具均能給人以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此類連環畫,最受藏者器重。 三、看出自誰手。在中國連環畫這方沃土上,曾產生過多位造詣較深、取得了很高藝術成就的大家,如劉繼卣、王叔暉、賀友直、華三川、顧炳鑫、王弘力等,他們的作品表現出扎實的功底,給人以藝術和美的享受。還有許多老畫家如趙宏本、錢笑呆、陳光鎰、張令濤、水天宏等,他們靠自學成才,畫風嚴謹,線條優美,透視感強,作品同樣受到稱贊。而有些所謂學院派畫風的作品,強調表現自我,追求畫面的形式美和線條變化,或受利益的驅使,只求高產,不講質量,結果,在電視等現代傳媒出現之際,將連環畫這種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推向死亡之谷。這類作品,屬于劣品。 四、看故事內容。連環畫的內容豐富多彩,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教育、歷史、文學藝術等無所不含,有些作品不受政治形式的約束,可以反復印制,升值潛力相對要??;還有一些作品,因思想上的偏差,已不可能再版,如《窮棒子扭轉乾坤》、《投降派宋江》、《剝開孔圣人的畫皮》、文革中的八個樣板戲及一些帶有語錄、套紅封面的典型文革時期連環畫,升值空間則較大。 五、看何種開本。連環畫有64開、48開、32開、24開、16開等幾十種開本,48開以上版本的連環畫,絕大部分發行量比較小,有的甚至只發行了一千冊,非常難覓,必然要珍稀一些。我們最常見的64開本,發行量基本都在幾十萬冊以上,流行較廣,因此,同類的書,價值也就不如前者。 六、看是否獲獎。連環畫全國范圍的評獎文革前后共進行過四次,首屆評出一等獎《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6部,二等獎《東郭先生》等12部,三等獎《楊門女將》等35部;二屆評出一等獎《十五貫》等5部,二等獎《海瑞罷官》等72部;三屆評出繪畫榮譽一等獎《羅倫趕考》等4部,二等獎《嘎達梅林》等4部,三等獎《紅旗譜》等15部,繪畫創作一等獎空缺,二等獎《貴婦還鄉》等31部,三等獎《幻滅》等31部;四屆評出一等獎《地球的紅飄帶》等3部,二等獎《乾隆與香妃》等12部,三等獎《望夫石》等15部。此外,還有套書獎、封面獎、腳本獎等,這些作品有的以不同開本的單冊出版,有的是系列套書中的一冊,還有的刊在《連環畫報》、《故事畫報》等各類期刊上,它們是連壇精華,是藏家收集的熱門。 七、看能否成套。成套的連環畫有不少是陸續出版的,因印量和發行區域不是很均衡,往往造成各地此少彼多或彼少此多,甚至連出版地都奇缺,如福建版的《通俗前后漢演義》、曲藝版的《興唐傳》、上海版的《東周列國》、《成語故事》,天津版的《聊齋》、《宋史》等都有此類現象。一套書中,缺了其中幾本,使藏值大打折扣,所以,藏者為了配到缺本,經常要全國范圍的聯絡,互通有無,有的要出價幾十或上百元才能如愿。 八、看印刷數量。八十年代以前,沒有知識產權和版權法規,出版秩序混亂,一部作品問世,任何人都可以仿造印刷,有連友做過統計,僅《三國演義》連環畫,就有三十個以上的廠家印刷。在當時,一部作品的印量在百萬冊以上是常見的,多的甚至要超過幾千萬冊。印數多,也就意味著留世的多,故價值不會很高。反之,則必然搶手。 九、看制書質量??偟膩碚f,文革前或文革當中的連環畫,印刷普遍比較精美,線條清晰,字跡端正,封面色彩飽滿艷麗,裝訂整齊,惹人喜愛。八十年代以后,市場經濟逐漸啟動,有些印刷廠只注重快產快銷,印刷、裝訂都比較粗糙,這類書往往不被看重。 十、看品相新舊。連環畫歷經坎坷,幸存下來的有相當一部分已是不同程度的殘損、涂沫、霉變等,這種情況使連環畫的欣賞價值不盡人意,所含的霉菌還要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所以,同樣的書,品相新的要比舊書價值高出幾倍以上。 五、上海小人書回收藏品的收藏方法: 作為收藏界后起之秀的連環畫收藏,正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我國各大城市收藏品市場上十分搶手的熱門收藏品,且2000年以來有越來越熱之勢。一套40年前僅值0.94元、由上海美術出版社在60年代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山鄉巨變》4冊連環畫,早前在武漢市崇仁路收藏品市場舉行的拍賣會上競賣到了4900元 ,升值達五千多倍。不久前在江西南昌舉行的一場連環畫拍賣交流會上,1964年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甲午海戰》從100元競到720元;“文革”版《一顆紅心獻人民》、《徹底批判林彪與孔子的反動思想》分別從60元、200元競到200元、380元。由此可見,連環畫也開始成為收藏投資的熱點之一。 同其它藏品一樣,收藏連環畫也要講究方法。如果不分題材、不辨良莠地大量求購,必然事倍功半,得不償失。那么,對連環畫進行收藏、投資應注意哪些要點呢? 1.收藏稀見本。一般來講,年代越久遠的越有收藏價值。清末、民國的最為珍貴,其次為五六十年代、“文革”時期、八十年代等。年代愈早則能完整保存下來的就愈有限,因而愈加珍貴。像解放初期大眾版的圖書,一共只有20多種,封底有大眾出版社的標志,就非常珍貴。另外,由于本身印數少或由于其他因素遭到大部銷毀的品種,也是要注意的,如1950年出版的《土地》,印數7000冊,1962年出版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印數為3000冊,而《人生》、《靖宇不死》、《斗?!返全@獎作品,只印刷了1000冊。另外“文革”前出版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等題材的作品,絕大多數在“四清”和“文革”中被視為“四舊”而遭滅頂之災,有幸存于世的不多。這些顯然是應該重點收藏的。另外對于一些套書中的“筋票”也要注意收集,套書連環畫必須成套,然而有些套書想配齊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時候會發現,總有那么幾本難以找到,這種大家都缺的書,就如同集郵界中的“筋票”一般,價格自然不低,比如《宋史》中的《王安石變法》、《靖康之亂》等“筋票”,日前市場上每本參考價就高達幾百元。 2.收藏名家名作。名家所繪者具有藝術和收藏的雙重價值,比如劉繼卣繪《雞毛信》、《東郭先生》、《鬧天宮》、《武松打虎》,王叔暉繪《西廂記》、《梁山伯與祝英臺》、《孔雀東南飛》;墨浪繪《青陵臺》、《石竭村》、《滿江紅》,賀友直的《山鄉巨變》、《十五貫》,華三川的《白毛女》,以及其他名畫家如劉旦宅、趙宏本、顧炳鑫等人所繪作品。這些都是連環畫收藏的熱藏精品。 3.收藏初版本。連環畫收藏比較注重初版。一般來講,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作品大都繪制精美、裝幀優美,且印數不多。另外初版本與再版本在價格上也相差很大,比如第一版的《鐵道游擊隊》(一套十冊)市價1000元以上,而第二版只值20元左右;劉繼卣的《雞毛信》,第一版作品拍賣價要200元以上,而第二版作品價格卻20元不到。一些連環畫因版次不同,市價可能會相差成百上千倍。 4.收藏品相好的。與其他收藏一樣,收藏連環畫也十分講究品相。封面、封底、書脊和內頁中的扉頁、內容提要頁、畫頁、版權頁“七全”的為全品相;殘缺的即凡不具備“七全”的均為殘品相。全部品相分為10等,10等為最佳,品相降一級價格一般就要打五折。當然,這也是相對而言,在遇到十分難覓的,封面、封底稍有缺損者也應當留存,所謂孤本要優于品相是也。 5.收藏好的專題。一般來講,連環畫收藏求全難度較大,選擇好的專題重點收藏是不錯的選擇??砂凑詹煌}材、藝術形式、時期、作者或出版社對連環畫加以區分,也可專門收藏同一題材不同版本,比如可以專集“文革”,或專集套書。 6.收藏真品。由于連環畫收藏的日益增溫,一些偽品也出現在收藏市場。因此收藏時要從紙張、圖案和新舊程度上仔細觀察,尤其不要被一些戳記、購書章所蒙蔽。
六、上海小人書回收藏品的收藏技巧: 如今連環畫收藏中究竟炒作成分有多大,筆者不敢妄下斷語。連友為聚集人氣,亂挹行市是可以理解的,但凡事不可過頭,“過猶不及”。筆者參加過一個大型連拍會,發現一當地知名連友對10余部連環畫屢屢競價,大有壓倒一切的氣勢,轉眼之間,10余部連環畫都以高出市場價格數倍的價格被其競得,把其他藏友的胃口吊得高高的。會后,知道內情的連友透露,那些書都是他自己的,拍賣會結束后,他就又拿回去了,他競后的目的只是為了哄哄行市,以后好將書賣個善價。俗話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連藏需要講究一點技巧。 技巧一:尋找雙棲或多棲收藏品,向其他收藏領域延伸。如:“文革”漫畫連環畫,既是連環畫,又是漫畫,還屬于“文革”品,大多還是非賣品,發行量在千冊以內,多無定價,這種多棲收藏品,集多種賣點于一身,其價焉有不漲之理?再如剪紙連環畫,從解放后到上世紀80年代各出版社時有出版,如能集成系列,其價值立現。電影連環畫和折疊連環畫系列也一樣,這都不需要多大的財力,集成系列照樣能獲大利。 技巧二:避開精品求普品,以量取勝,精品連環畫價格已成百上千,價格已接近頂部,上漲乏力,而上世紀80年代的全新連環畫甚至一兩元一本還容易覓到,與其花千元買一本精品,不如花千元買千本普品,將來一本賣2元獲利就會翻番,而且中途變現也容易。 技巧三:集民國連環畫及連環畫原稿。民國連環畫尤其應當注意民國年畫連環畫和廣告連環畫,相比之下,民國廣告連環畫更具增值潛力。因為民國廣告連環畫為非賣品,一般是隨貨物贈送顧客,人們往往會隨手丟棄,遺留下來的少而又少,其又屬于多棲藏品,未來增值空間巨大。另外,連環畫畢竟是印刷的東西,有一定的存世量,而任何一部連環畫原稿都是全世界惟一,其孤品的性質決定其價格將一漲再漲,永無止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