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61095878
公司:上海中西物資調劑商行
聯系:王先生
手機:13761095878
郵箱:1321006221@qq.com
網站:http://www.qhdjtgl.net
地址:上海市建國東路91號(免費上門看貨估價)
上海舊書籍回收公司是上海地區最大的連環畫、老書、線裝書、郵票、錢幣回收收購公司,長期面向個人及企業高價上門提供各類連環畫、老書、舊書、線裝書、古書籍、郵票、錢幣、紀念幣等古玩雜項回收收購服務,本公司專家提供上門看貨鑒定估價、現金交易,歡迎新老客戶來電咨詢!
一、上海舊書籍回收藏品的由來與介紹:
而“舊書”一詞,無論是書面還是口語,雖則出現頻度很高,但準確的定義卻一直是含糊不清的。舊書當然是相對于新書而言的,但多長時間內的書才算是新書,過去多久的書方可稱舊書吶?何況新舊的概念從來都是相對的,且隨著時間的演變,新舊的范疇和外延也是變化不定的。比如當今信息化時代,知識更新周期很快,而古代由于交通及通訊的不發達,一本刻印多年的書,對許多人來說仍然是新鮮的。 臺灣舊書業研究者李志銘對新與舊的辯證關系如此描述:“‘新’與‘舊’是‘時間’語匯,也是‘空間’語匯,彼此之間相互定義。從資訊吸收的觀點來說,‘新’與‘舊’并非專指‘時間價值’,同時也意味著每個人對于不同事務的‘熟悉程度’。一本絕版書出版年代久遠,只要是你未曾聽聞過,其實都算是‘新書’。相反地,一本在傳媒廣告上頻頻出現的當月出版書籍,卻有可能使得這本書早已成為顧客印象中熟悉已久的‘舊書’” 對于許多愛書人和藏書者來講,舊書更以其知識的含量和個人情感色彩而定。似乎“舊書”不僅在于時間的過去及圖書表面的破舊,而在于“相比之下,舊書便比新書多了點什么”。江蘇作家、藏書家薛冰先生曾經以人作喻,深刻地探究過古舊書的底蘊:“舊書都是從新書而來的。正如每一位老人都曾年輕過,每一本舊書也都曾有過簇新時的挺括與帥氣……苛刻地說,一本書,如果已經到了韶華褪盡、蔫頭蔫腦,甚至創傷累累、肢殘體缺的程度,還能引起人們強烈的閱讀興趣,它才可以被稱為舊書。相比之下,舊書便比新書多了點什么?!苯酉聛硌Ρ壬萌酥畨勖鼇碜龈唧w的譬喻,“一本書能‘活’到幾十歲、幾百歲、上千歲,成為名副其實的舊書以至于古書,甚至化身千萬,不斷再生,自然不會沒有原因……古舊書,該是經受住了歷史與時間檢驗的書?!?/span> 薛冰先生無疑是把經過時間大河洗滌沖蕩,仍能活躍在讀者心頭的少數讀物,作為真正的舊書。臺灣舊書業研究者李志銘與此有相同的見解,認為“新書是被文化工業所‘生產’,而‘舊書’則是使用流通過程中被消化。舊書之‘舊’字表明一本書久經歲月后所承載的文化價值。諸如某位名人寫下的眉批、作者贈書的題詞、甚至是某種形式遺留的痕跡等,讓原本單純的物品增添了生命主體所疊加的文化價值?!f書’因而進入社會文化的意義系統,甚至具備了某種‘手工藝品特質’”。 薛冰及劉志銘先生對舊書的見解很易為讀書界所認同,但這顯系讀書人對舊書情有獨鐘,帶有極大感情色彩的發揮,如果把此定義用到出版科學上,那么出版界舊書業界是很難完全認同的,在實踐上也是很難操作的。 正因“舊書”的范疇很難準確的統一界定,故連《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中國出版百科全書》等眾多辭書,對人們耳熟能詳的“舊書”,也沒有解釋的辭條。唯在早期《圖書館學辭典》(商務印書館1958年9月初版)中有“舊書”辭條,其定義為:原系與較新出版的書籍比較而言,唯并無絕對時限。凡已經他人過手閱讀的書刊,一般均稱之為“舊書”,但亦有出版入館后,并無人閱讀,擱置經久,習慣上亦稱之為“舊書”。此條對于“舊書”的定義簡潔明了,主要有兩方面的意義,即二手書和出版社或圖書館擱置較久的圖書。 著名藏書家黃裳先生對于“舊書”的概念,則較為寬泛,在其1980年逛琉璃廠時即曾說到:“舊書的來源是日漸稀少了,舊書的定義也一直在不停地變化,在王漁洋、李南澗的時代,宋元本是舊書……不過今天也還是有今天的舊書的,只要是新華書店不予經營或無力經營的就都是,看來那天地也實在廣闊得很“[3] 而那時經營新書的主要是新華書店,私營書店尚不發達,故黃裳的意思實在很明白,即新書店不予經營或無力經營的,都應是“舊書”的范疇。 南京大學古舊書業研究專家徐雁教授,在其《中國文獻資源與知識傳播綱要》一文中對古舊書業定義為:“古舊書業是指向藏書者和讀者回收其售出的古書和舊書,以便再次投放市場銷售的圖書發行業?!盵4] 在《中國古舊書業:源遠流長與存亡絕續》的論文中再次明確指出:“古舊書業是指從書籍的持有者手中,回收其售出的古書和舊書,并再次將之投向市場向讀者銷售的一個行業。一般說來,它與新書出版發行業一起,共同組成一個國家乃至一個地區的完整的圖書市場?!?nbsp; 徐雁先生曾多次著文談到舊書,而其主要的觀點即:經過流通再回收的書方可稱之曰“舊書”。在臺灣,據舊書業研究者李志銘介紹,“90年代以后,出版業與書店日漸商業化、連鎖化。書籍文化工業大量生產的結果,使得許多新書在上架過后沒有多久,旋即退回出版社,成為所謂‘回頭書’、‘風漬書’。這類根本沒賣出去過的‘新的舊書’,不但對新書市場造成沖擊,也直接影響了傳統舊書業。于是舊書標準到此又經歷了一個巨變,界定更為廣泛。如今,凡是只要排除在新書店架上以外的書,幾乎都可算作‘舊書’的一份子?!?/span> 國外對圖書慣用的界定,則一般用珍本書(antiquarian)或稀見書(rare boook)、二手書(used book)。等來界定,沒有“舊書”這種模糊不清的概念。
二、上海舊書籍回收藏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