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61095878
公司:上海中西物資調劑商行
聯系:王先生
手機:13761095878
郵箱:1321006221@qq.com
網站:http://www.qhdjtgl.net
地址:上海市建國東路91號(免費上門看貨估價)
一、上海黑膠唱片回收LP和SP
1948年開始,33又3分之1轉的唱片發行,經過幾年的發展,單面可錄音時間將近22分鐘,比以往長了很多,故以Long-Playing稱之。相對的,以當初的科技狀況,有所謂的“SP”,即Standard-Playing,每分鐘是78轉?,F在通行的唱片幾乎都是33轉,所以黑膠唱片就被直接稱為“LP”。
二、上海黑膠唱片回收常見的規格
10英寸:錄音時間短,一般只能錄一首歌 12英寸:錄音時間較長,能達5分鐘,亦為立體聲LP標準規格
三、 上海黑膠唱片回收我國的情況 為什么在數碼時代還要玩老東西?主要是因為那種空靈感和現場感是現在的CD無法取代的。如果你聽過了LP,你將會對現在的CD的尖利粗糙的數碼聲不能忍受。而現代的CD為了盡量減弱數碼聲而開發了眾多的電路和錄音模式,但是仍然是不能和LP相匹敵。放LP的設備叫turn table, 一般不帶有功率放大器,只是前置級的輸出,拾音模式大約有動磁,動圈和動鐵的唱頭,以動鐵+線性尋跡的唱頭唱臂為最優。 拋開各種技術參數不談,在發展至今的各種音樂記錄材質———唱片、磁帶、CD———中,LP的音質最接近原聲,是愛樂者所追求之境界。眾多重量級演奏家、指揮家、大樂隊及歌唱家等作品大多數均以黑膠唱片作為首次發行。SP只要保存得當,壽命長久。目前,黑膠唱片是稀有物品了,尤其是數十年前的名盤,更是珍品。 我國的情況 黑膠唱片作為一種聲音和音樂的載體幾乎占據了整個20世紀,直到1982年CD誕生。我國在1992年進入CD時代,黑膠生產線大量被淘汰,黑膠唱片的價格從30元左右跌至15元左右。但是由于收藏者的喜好,從1994年開始,黑膠唱片的價格逐漸回升,到1996年就突破百元。 1998年國內最后一條黑膠生產線關閉,目前國內市場的黑膠唱片都是引進海外的,或者二手的?,F在在廣州的陶街,最便宜的黑膠唱片要六七十元錢,珍藏版本的可以上千。 2015年12月,黑膠唱片生產正式回歸國內,第一條黑膠生產線在番禺正式投產并獲得國家相關機構產品驗收,填補了我國黑膠唱片生產的空白,縮短了供應時間及避免進口成本。 四、上海黑膠唱片回收產品的版本問題
1、頭版、母帶直錄是怎么回事? 頭版的LP,基本上都是由開盤母帶,通過制作直錄成黑膠母盤,再壓膜批量生產而成。而發燒黑膠的母帶直錄通常是發燒廠用母帶播放,直接刻盤而成,相當于黑膠母盤。立體聲的頭版相對器材是有重現意義的,立體聲唱片出現在1958年左右。 而再版的LP,一般是采用已經壓過膜的黑膠母盤再壓膜,于是信息量應有損耗。 2、頭版一定就好么? 誠然,在信息量的記錄上,頭版一定是最優秀的,而且有確認標記,非常容易分辨。但是,有些公司采用新技術的改良,在頭版以后的版本里,信噪比增加了,少了“爆豆聲”,在欣賞上,或者你會覺得更悅耳。 有些非頭版的版本,可能采用母帶的再次直刻黑膠母盤,這樣制作出來黑膠應和頭版記錄的信息量相同,只不過缺少明顯標記,不容易分辨。如又經過降噪處理,可能音質上更盡善盡美了。這樣的再次直刻版本黑膠,在RCA、PHILIPS、CBS等公司都曾經發行,所以有些被以為4版5版的唱片,可能在它們的舞臺——唱機上的表現完全不遜于頭版的,但價格卻低了很多。 于是,商品的性價比上就有了下一個問題的比對了。 3、頭版就一定能獲得最完整的效果么? “寶劍贈壯士,姿粉贈佳人?!鳖^版最好的錄音當然最好是有最強大的設備支持了。如果沒有這樣的機器,很難說你的頭版唱片的所有細節、所有風姿都能一一展現。如果是普通的機器設備,有可能頭版和2、3版出來的效果也差不多,甚至別人用好機器播再版的效果比你播放的頭版更好。所以,在追求音樂享受的同時,應該考慮一下投資在品質還是投資在數量上。還應該考慮的就是,軟件和硬件的平衡,因為貴一個級數的硬件設備,效果通常只比低的好一點點。 4、不同產地的壓片是怎么回事? 這是開盤母帶分別錄制了黑膠母盤之后,黑膠母盤拿到各地分廠進行壓膜批量生產而產生的。這樣的做法,只節省了生產的成本,音質的高低上應沒有分別。如果有人說哪里的壓片肯定就是最好的,肯定是在騙你。 但是,有特殊情況,就是有些是采用開盤母帶帶到當地再制作黑膠母盤,再進行壓片量產。這樣就因為播放開盤母帶的設備不同,而造成兩地生產同一錄音唱片的音質有所分別了。如果,你超級發燒又超級有空,的確可以追尋當地的設備環境而進行兩地產品的比對,應該超級有意思。 5、DG的大荷花和紅頭大荷花誰才是頭版? 因為這個問題,我曾用我蹩腳的英語請教過一位經營黑膠唱片多年的美國人。他的意見是:大荷花和紅頭大荷花都是頭版。為什么會有紅色標記以作區別呢?是因德國DG公司某些錄音因某段時間內版權問題的關系只能在某一區域里銷售,于是就有了紅頭大荷花的包裝區別,有版權問題的總比沒問題的少,所以,紅頭大荷花就比普通大荷花少多了,因而造成了誤解。他還說,如果他所知的非實,那就是DG公司專門在偷運去東德的唱片上打紅色標記了吧? 6、Columbia的白色LABEL試音版是怎么一回事? 這是一種只供電臺或者公眾廣播所用的版本,一般出現在70年代的錄音,因為當時已不再使用6眼LABEL,所以這是該廠牌70年代最好的LABEL,肯定是黑膠母盤首批壓片出產,數量稀少,某些行家連見都沒見過,絕對是收藏首選。我之所以有貨也是專程托人留的,并不容易得到。 五、上海黑膠唱片回收發展
黑膠唱片作為一種聲音和音樂的載體幾乎占據了整個20世紀,直到1984年CD誕生。我國在1992年進入CD時代,黑膠生產線大量被淘汰,黑膠唱片的價格從30元左右跌至15元左右。但是由于收藏者的喜好,從1994年開始,黑膠唱片的價格逐漸回升,到1996年就突破百元。 1931年 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試制成功331/3轉/分的密紋唱片(LongPlay,簡稱LP)。原來唱片轉速為每分鐘78轉,密紋唱片為每分鐘33.5轉。大大延長了播放時間。在材料上,由于氯醋共聚樹脂代替了紫膠樹脂,唱片的顆粒變細,微小的振動也能錄制下來,這樣高保真的效果得到進一步體現。 1945年 英國臺卡公司用預加重的方法擴展高頻錄音范圍,錄制了78轉/分的粗紋唱片(StandardPlay,簡稱SP)。 1948年開始,33又3分之1轉的唱片發行,經過幾年的發展,單面可錄音時間將近30分鐘,比以往長了很多,故以Long-Playing稱之。相對的,以當初的科技狀況,有所謂的“SP”,即Standard-Playing,每分鐘是78轉?,F在通行的唱片幾乎都是33轉,所以黑膠唱片就被直接稱為“LP”。 1998年國內最后一條黑膠生產線關閉,目前國內市場的黑膠唱片都是引進海外的,或者二手的?,F在在廣州的陶街,最便宜的黑膠唱片要六七十元錢,珍藏版本的可以上千。 2015年12月,黑膠唱片生產再度回歸國內,第一條黑膠生產線在番禺正式投產。